文化动态
  衡南概况(5)
  地方特产(2)
  九龙茶叶(2)
  宝盖白果(0)
  栗江豆油(0)
  泉溪鲜鱼(0)
  花桥藤茶(0)
  古城西瓜(0)
  谭子山麻鸭(0)
  茶市湘黄鸡(0)
  宝盖烧饼(0)
  风景名胜(1746)
  天光山(16)
  火焰山(371)
  雷祖峰(6)
  岐山(498)
  网山(74)
  清泉山(37)
  清泉(498)
  江口鸟洲(50)
  王氏宗祠(196)
  十牛峰(0)
  历史名人(1480)
  洛夫(500)
  马灯(374)
  海岩(385)
  八指头陀(221)
  地方志(0)
  地方志(0)
  年鉴(0)
  非遗文化(1084)
  非遗名录(0)
  非遗记事(0)
  非遗传承(0)
  衡南花鼓戏(415)
  衡南七巧龙(17)
  衡南渔鼓(319)
  衡南莲花落(330)
  打钱鞭(3)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祁东渔鼓及其文化传承
作者:罗方平  学位年度:2011 学位授予单位:中山大学 关键词:传承 祁东渔鼓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描述:祁东渔鼓诞生于有“中国曲艺之乡”之称的衡阳市祁东县,现流传于祁东县及周边乡镇,作为颇具特色的优秀地方曲艺,它在2008年被纳入湖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祁东渔鼓在祁东县人民办红白喜事时颇为流行,并一度出现了“渔鼓热”的现象,但近年来因为社会文化变迁、商业化作用以及祁东方言对受众的限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生存状况不容乐观。本文在阐述祁东渔鼓的共生环境及其历史沿革和现状的基础上,对它的文化传承、蕴含的文化价值理念及其发展模式等进行了探讨。虽然祁东渔鼓已经被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范畴,但是其保护工作
陇东道情考察研究及其价值探究
作者:范琳琳  学位年度:2007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音乐学院 关键词:陇东道情 道教文化 道情 
描述:“道情”渊源于唐代的《承天》、《九真》等道曲,原是道士传经布道和募化时所唱的歌曲,其名称最早见于宋代周密的《武林旧事》。北宋有承袭唐宫廷法曲歌舞形式的“法曲道情”,民间则有“俗曲道情”;南宋时,出现用渔鼓、简板等乐器击节伴奏的道情渔鼓,后由游方道士带入民间,逐渐发展成为世俗化的艺术形式,且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南北分流形成了不同地域的音乐体系。其中一支流传北方为曲牌体,在山、陕、甘、豫等地发展演变为戏曲道情。本文所论述的是在甘肃陇东大地上孕育发展至今的道情——“陇东道情”。 陇东地区文化历史悠久,受自然环境
试论苍南渔鼓及其传承
作者:周敏捷  学位年度:2015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音乐学院 关键词:音乐特色 苍南渔鼓 传承 民族艺术 
描述:本文从阐述苍南渔鼓的基本概况出发,介绍了苍南渔鼓的来源、表演乐器和演唱形式,着重分析了苍南渔鼓的音乐特色,认为其存在“传统以七字句为主,五字句和十字句为辅”“传统以门头唱为主,堂唱为辅”“传统以徵调式为主,节拍自由多变”“曲目丰富多样,内容贴近百姓生活”等音乐特色,并得出结论认为,正是具备了上述音乐特色,苍南渔鼓才得以在较狭小的浙南山地长存几百年,并获得较好的专业声誉。本文第二部分主要总结了苍南渔鼓传承和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认为正是因为其存在中的保留传统色彩较多、艺术地位未实现突破、从业人员越来越少、新的唱
甘谷道情研究
作者:王尚丽  学位年度:2013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关键词:道情 音乐特征 甘谷道情 文化价值 
描述:据多数资料记载,道情最早源于唐代的《承天》、《九真》等道曲,它原是道士布道化缘时所唱的歌曲,用来济世度人、传播道教思想,是道教文化与民间宗教信仰相结合的产物,属于我国曲艺(说唱音乐)艺术中的一个类别。道情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唐开始萌芽,经过“法曲道情”、“俗曲道情”的演变,又有了“渔鼓”或“道情渔鼓”的称谓;明清时,道情与各地民间音乐相结合,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如陕北道情、四川竹琴、湖北渔鼓等。在道情的衍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南北两支不同地域的音乐体系,其中北方流行的一支为牌子曲类,
湖南常德渔鼓调查报告
作者:杨扬  学位年度:2005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关键词:民间艺人 传承 常德渔鼓 
描述:常德渔鼓是中国曲艺中一大门类——渔鼓道情在南方的一支主要支脉,它和常德丝弦一样具有很深的民间文化底蕴,却不如常德丝弦那样被学术界所关注。本文主要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结合所收集和掌握的文献资料对常德渔鼓的基本特征、渔鼓艺人的传承以及各历史阶段常德渔鼓的社会地位和作用进行客观、真实的揭示,并得出结论:常德渔鼓艺人与这种曲艺的传承和变异有着密切联系,艺人对常德渔鼓的生存与发展起到极大作用。同时,本文还希望唤起文化界及学术界对这种民间曲艺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全文由绪论、结语和三大章组成: 第一章主要介
渔鼓戏老生唱腔与“民族声乐”男高音演唱技法的比较研究
作者:朱晓龙  学位年度:2011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关键词:比较研究 沾化渔鼓戏老生 民族声乐男高音 
描述:“民族声乐”是中国人喜闻乐见的声乐表演形式。中国人建立自己的声乐学派,就是要在“民族声乐”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和发展。中国的“民族声乐”既要借鉴“西洋美声”,也应当继承中国的传统戏曲、地方民歌、以及中国各民族的演唱方法等。这不仅是声乐界的共识,也是几辈声乐工作者一直努力奋斗的方向。我们的继承工作应当广泛涉猎,择优取精,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做好对于地方戏曲、民歌,以及民族地区演唱方法和民歌的保护、传承和研究工作,其次要将这些宝贵的民间财富付诸于教学实践,融汇到民族声乐的教与学之中。这是一个既现实,又具有深远意
济宁渔鼓坠子的现状及其发展与创新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王静  学位年度:2015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关键词:音乐特征 济宁渔鼓坠子 传承创新 
描述: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富含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特有的民族民间戏曲更是有着千变万化的形态,纵观中华大地,北有气势宏美的京剧,南有腔调婉转的粤剧。在文化进程中,山东人民创造了许多独特的富有“山东味”的艺术形式,而济宁鱼骨坠子就是这股“山东味”的曲艺形式的典型之一。本文的研究对象济宁渔鼓坠子,是山东济宁地区极具代表性的一种古老的寒腔剧种。因为关于济宁渔鼓坠子的文字记载很少,笔者通过一年的田野考察,和对渔鼓艺人刘炳金先生的跟踪采访,取得大量一手资料。在考察的过程中,笔者运用调查问卷、访谈、拍照、录像、录
流变中的传承:湖南祁东渔鼓的人类学考察
作者:罗艳玲  学位年度:2010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关键词:变迁 文化传承 祁东渔鼓 
描述:在传统文化发展逐渐式微的大背景下,祁东“渔鼓热”现象的出现具有一定特殊性。论文将祁东渔鼓当作一种文化现象和艺术存在,在细致描述的基础上,深度发掘当地人在渔鼓活动中的行为、观念和情感,从民众、艺人、官方政治三个维度对祁东渔鼓文化传承与变迁的动力和原因进行详细、具体情景式的分析,以小观大,旨在对渔鼓文化流变中的传承现象作出一个合理的理解和个案性的阐释。论文首先对渔鼓文化及相关研究现状进行了简单介绍和梳理,并概述了祁东渔鼓,包括渔鼓的共生环境、表演程序以及祁东渔鼓作为一种地方文化存在的发展历程。然后,阐释热闹的
桂林渔鼓演唱探究
作者:袁阳阳  学位年度:2015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关键词:演唱 说唱 桂林渔鼓曲艺 
描述:桂林渔鼓即广西渔鼓,由道情发展和演变而来,是一种以桂林方言为语言基础的民间曲艺,因伴奏乐器“渔鼓”而得名。桂林渔鼓是一种集演唱、说白、表演、乐器为一体的说唱艺术,其音乐为中国传统五声调式,旋律优美动听。在2010年被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本人主要从桂林渔鼓的历史与流变、唱腔特征、演唱风格、演唱语言四个方面对桂林渔鼓进行探究。一、桂林渔鼓的历史和流变。主要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是解放前,桂林渔鼓由道情发展而来,道情则是源于唐朝的道教经韵,最初称为道歌,道观的道士运用渔鼓进行传经诵道。经过民间
我国近现代鄱阳渔鼓艺术研究
作者:徐航  学位年度:2014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关键词:近现代发展 鄱阳渔鼓艺术 保护与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 
描述:在现代工业文明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世界各国的文化越来越接近,文化的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丰富多样的文化样式陆续消失,就像一些生物物种一样也处在濒临灭绝的境地。随着年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纷纷离世,加上各种现代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冲击,许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我们渐行渐远,逐渐消逝在人们的审美视野中。本文所述的鄱阳渔鼓(Poyang Yugu)艺术就是这样一项亟待保护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本硕士论文主要由绪论、本论、结语三个部分组成,本论部分则分成五个章节进行分别论述。渔鼓艺术发源于唐,成型于宋,流行于明清,